“食物是最好的藥物"、“食藥兼用”的理念貫穿中國幾千年的飲食文化,西醫也認同這一理念。
日常生活中,提到營養食品,我們通常會想到那些價格昂貴、數量稀少的食物,例如燕窩、人參、冬蟲夏草等等。事實上,在食物里,最普通最常見的食物,反而才最養人,也是營養價值最高的。食療養生,最是講究道法自然!
食物是生命的基石,五谷才養命
五谷就是具有生命力的種子。《黃帝內經》講得很清楚,“五谷為養、五果為助、五畜為益”,人要健康一定要吃五谷,五谷是養命的;五果是我們吃的水果、蔬菜,是幫助你消化的;五畜為益,肉類是起到補益作用的。
現代研究也證實,五谷雜糧中的營養素非常豐富,其中的纖維素與礦物質是普通白米的數倍。而包含的維生素A、維生素B1、維生素B2、維生素C、維生素E 等和鈣、鉀、鐵、鋅等微量元素,更是豐富的寶藏。
尤其五谷雜糧是膳食纖維的主要來源,而許多五谷雜糧擁有大量能降低膽固醇、預防心血管等疾病的不飽和脂肪酸,因此幾乎能夠提供人體必需的大多數營養素,可說是最具營養價值的食物群。
從一碗粥論養生
養生,就是通過各種方法頤養生命,增強體質,預防疾病,從而達到延年益壽的方式。而飲食則是其中最重要的一環。中醫認為“四時以胃氣為本”,“有胃氣則生,無胃氣則死”,而五谷雜糧是胃氣的主要來源。
在《中國居民平衡膳食寶塔》中,五谷雜糧位于寶塔的底端,是整個膳食結構的基礎。它們能提供人體所需能量和一半以上的蛋白質。谷物中的粗糧與細糧相比,粗糧不但富含人體所必需的氨基酸和優質蛋白質,還含有鈣、磷等礦物質及維生素。相對大米、白面這些細糧而言,粗糧雖然不如精細食物那樣美味,但是粗糧的碳水化合物含量更低,膳食纖維含量高,食用后更容易產生飽腹感,可減少熱量攝取,達到減肥的功效。
素時刻五谷膳食粉就是根據《本草綱目》《黃帝內經》等中醫典籍的養生理論,并且綜合國人的身體飲食結構形成的特殊配方。甄選不同食材根、莖、葉、花、果實等,按照現代營養學標準精準計算食材配比量,以科學的生產工藝,將自然、環保的食材配制成營養均衡、全面豐富的五谷膳食粥。利用自然食材的“五色、五味、五性、五行”的搭配中獲得五行平和,讓人體達到和諧統一。
“養生”,這個詞匯不是一個廣義的詞匯,而是我們平時生活點點滴滴的一種積累的結晶。所以我們要從從生活最尋常,最細微的飲食方面入手。